《高台县水网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及过程
(一)编制背景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市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水办规计函〔2024〕99号)和省市水务部门关于县级水网规划编制要求,本着“早谋划、早争取、早实施”原则,高台县水务局联合编制单位于2024年6月正式组建专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水利部印发的《市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结合国家及省市水网建设规划和《高台县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年—2030年)》《高台县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24年—2030年)》《高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等相关规划,全面开展《高台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前,高台县水务局会同编制单位通过踏勘现场、外业调查、深入走访,并经专题审查、反复论证、多轮修订后,2024年底完成《规划》初稿。2025年1月,高台县水务局将《规划》送审稿上报张掖市水务局。4月15日,张掖市水务局印发了《高台县水网建设规划咨询审查意见》。编制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规划》通过技术审查。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和有关工作要求,《规划》广泛征求了各镇和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文广旅游和湿地等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共征求到意见建议8条,采纳3条。县司法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和市场监管局分别对《规划》的合法性、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及公平竞争情况进行了审查评估,认为《规划》内容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公平竞争审查标准要求。
二、规划内容
(一)范围及期限
全篇共十三章,分为五十五节。范围涉及高台县全域。现状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展望至2050年。
(二)思路布局
《规划》立足于全县水资源指标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库塘调蓄能力弱、渠网输水效率低、超采治理难度大、防洪设施基础薄、口门引水条件差七个短板弱项,紧密衔接国家和省市水网布局,对全县水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全面预测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总体需求。围绕“两大水脉”(黑河水、祁连山冰雪融水),提出构建“七大体系”:“四纵九横多节点”的主干水网体系【四纵:小海子输水渠、石炭沟、白庄路排水沟、山水河河道;九横:西总干、三清、柔远、丰稔、站家、纳凌、定宁、乐善、临河干渠;多节点:月牙湖、湿地公园等】。“五区十库多池子”水系连通体系【五区:三清渠、友联、六坝、大湖湾、罗城灌区;十库:小海子、芦湾墩、公家墩、大湖湾、夹沟湖、刘家深湖、马尾湖、后头湖、明塘湖、天城湖水库;多池子:塘坝、蓄水池、水盆子】。“一河三区多通道”的灾害防御体系【一河:黑河;三区:南部浅山区、北部农牧区、罗城荒漠区;多通道:18条防洪通道】。 “撤小并大多模式”的饮水安全体系【撤小:撤除果园、五坝等分散水厂;并大:扩建明水、骆驼城、许三湾水厂;多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地表+地下、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一心二轴多片区”的水土治理体系【一心:大湖湾风景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片区;二轴:高石路、天合路;多片区:东北戈壁修复区、西北荒漠防治区、南部水源涵养区、中部绿洲维护区】。“三维四域多视角”的河湖监管体系【三维:天、空、地;四域:山谷水库、黑河高台段、山水河下段、西总干渠高台段;多视角:无人机自主巡航、视频在线监测、地面基站监控、人工现场巡查视角】。“一云九端多模块”的水资源智控体系【一云:智慧水务调度平台;九端:基层站所二级平台;多模块:水预算、地表水、地下水、农村供水、山洪灾害、水库安全、智慧河湖、水土保持、财务营收、项目监管等功能模块】。
(三)重点任务
1.健全灌溉输水网。加快实施友联大型灌区和新坝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西总干渠至许三湾延伸输水、丰稔和柔远水闸除险加固、三清和纳凌等12座引水口门改造等一批水网工程,提升骨干渠道衬砌率至87%。
2.构建库塘调蓄网。全力推进大湖湾至马尾湖水库等4处水系连通、小海子和公家墩等7座水库清淤增效、金河湾和西庄子等5座小型水库、双沙坡和九座窑等20座调蓄水池、超采区治理“港湾式”泵池等一批库塘调蓄工程,形成多源互济供水格局。
3.完善防洪减灾网。分区分段实施碴子河河道治理(二期)、榆树河和金沙沟等18条山洪沟道治理、大湖湾和水关河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防洪除险项目,健全“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非工程措施,全面增强灾害防御能力。
4.巩固城乡供水网。建设农村引水供水保障工程、分期实施农村供水体系规模化提升项目、争取红塘和西柳沟水生态治理项目等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加强智能化管控,保障工业园区用水,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5.修复河湖生态网。争取建设黑河高台段美丽河湖综合提升、湿地生态治理与红色文化融合、“空天地”一体化河湖监测“天眼”工程等一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黑河等河湖生态绿廊。逐年实施水关河和木头沟等小流域生态修复、金河湾和金沙沟等区域荒漠化治理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加强水土涵养与荒漠化治理,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6.建设数字孪生网。推进友联大型灌区三清渠片区数字孪生节水增效、罗城灌区水资源服务中心和全县农民用水者协会智慧化服务中心等一批智慧节水项目,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建成监控调度中心和智慧应用平台,推进灌区、水库等数字孪生工程试点,实现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
7.强化体制机制管理。推进水网安全绿色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水权、水价改革,提升水网管理水平。
(四)规划目标
至2035年,全县基本形成水网总体格局,建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高台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河湖生态、智慧水务“四网融合”,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县骨干渠道衬砌率达8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7,新增复调蓄能力1500万立方米以上,堤防达标率达98%,水利数据信息感知率超80%。